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观点 » 正文

张骞出使西域,两汉时期中国餐饮变革探究中国即将设立“新省份”!却遭到36国强烈反对,联合国:合理合法

82023-10-02 05:04:29

中国人在做饭的精细程度,从商周开始就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可那个时期的人们活动范围也只有华北、关中、江淮三大平原周边,能吃的上的食物也非常有限。倘若让现在的人看到古时候的饭菜,估计都没有什么胃口吧。接着之前周朝人的饮食习惯,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汉朝人的饮食文化。因为秦朝的统治周期太短,那我们就把秦汉两个并在一

标签: sdf

中国人在做饭的精细程度,从商周开始就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可那个时期的人们活动范围也只有华北、关中、江淮三大平原周边,能吃的上的食物也非常有限。

倘若让现在的人看到古时候的饭菜,估计都没有什么胃口吧。

接着之前周朝人的饮食习惯,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汉朝人的饮食文化。

因为秦朝的统治周期太短,那我们就把秦汉两个并在一起,特别是在民俗饮食上,十四年也得不到什么大的突破。

汉朝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,又于汉武帝时期派出了张骞出使西域。

一开始汉武帝是让张骞去找到大月氏(匈奴的敌人),计算两方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匈奴,可张骞去了两回都没办成功。

好在他没白去,把技术和汗血宝马带回来了,不仅提高了汉军的战斗力,还使西域首次变成了中原文化的土地。

不光有军事政治方面的收获,张骞也将很多从没见过的农作物带了回来,就连那些大洋彼岸的食物也都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中国。

粮食性食品

汉朝时期的粮食产物跟上代人比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,依旧是大米、黄米、小米、小麦和大豆。

周朝时期吴楚两国开始对南部地区大力开发,从此稻米这种食物就上到了中原百姓的饭桌上。

相反,麻籽因为产量低、颗粒小、味道不佳慢慢退出了餐桌,稻米替代了麻籽在五谷里的位置。

但麻并不是完全消失,后来被人们用在了麻绳、麻衣的制作上,直接转变为经济型产物。

与之不同的是,蒸过以后的稻米会成粘稠状,能直接切成块,汉军曾经还把这当作军粮。

人们先把米饭蒸熟,切成块以后晾干,可以在打仗的时候充饥。

百姓们外出时也会随身携带,跟现代的方便面或压缩饼干很相似。

倘若只是下地干活,就不会晒干了,就把米饭与咸菜捏到一起,像极了我们现在的饭团。

小麦地位飙升

一同改变的还有小麦,春秋战国时候人们发明了石磨这种工具,石磨的出现可以将小麦变成面粉,百姓们就用面粉制成面汤或面片。

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小麦的地位在五谷里直线上升,都能跟五谷之首的小米比拼了。

可周朝的面食都属于死面,尽管吃起来比麦粒饭好一些,可离美味的发面食还差的很远。

如今在我们的餐桌上,完全见不到死面了,倘若我们站到现在去回顾古代时候的生活,没有发面这一点就让人难以接受。

古人喜爱把一些智力成果记在名人的身上,不是诸葛亮发明的,就是某个平民百姓创造出来的。

动画片《中华小当家》里记录过从三国时期流传到今天的“白罗家”发酵方法。

所有的传说并不都是空悬来风,肯定在真实生活中出现过的,发面食物就是在东汉初期发现的,由此在东汉末期就掌握了发面技术,那时候的百姓们就已经能吃上松软的面食了。

《缃素杂记·汤饼》:“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,皆谓之饼,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,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,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。”《燕翼诒谋录》记载:“(宋)仁宗诞日,赐群臣包子,卽馒头别名。今俗屑麫发酵,或有馅,或无馅,烝食者谓之馒头。”

从东汉末期开始,面食就有了新的名字“饼”,人们把蒸过的面食称为“蒸饼”,水煮过的面片、面条称为“汤饼”或“切面粥”。

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芝麻饼叫做“胡饼”,跟现在的烧饼一样,新疆人称“胡饼”为“馕”。

羊肉、鸡肉和狗肉取代牛肉马肉

秦汉时期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,人数也翻了一番,所以耕牛一下就变得至关重要,地位甚至比普通百姓还高。

随后秦汉制订了一系列规定,明确指出不能私自宰杀耕牛,更不允许食用牛肉,一旦被查到吃牛肉,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,也可能会丢了性命。

不光是牛,汉朝时马这种动物也很少见,更别说端到桌子上供人食用了,就算是封疆大吏一年都吃不上几回牛肉,吃一回也都是生病或年纪大老死的牛肉,马肉完全吃不上。

所以,跟周朝比起来,汉朝的餐桌上也就是没有马肉和牛肉而已。

吃不上牛、马,汉人们就用羊肉、鸡肉和狗肉代替。汉朝时期的羊肉不再是普通的绵羊肉,而是在周朝时期,北方游牧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就带过去的山羊肉。

不能吃牛肉的汉朝人,羊肉也成为了吃肉的首选。由于汉朝的百姓都比较喜欢狗,所以狗肉就不过多探讨了,但有一阵汉人吃狗肉比吃猪肉还多。

汉朝的猪跟我们认识的白猪还不一样,他们吃的是一种黑猪,当时的饲料转化率还很低,成熟时间也比羊长。

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掌握阉猪技术,导致做出来的猪肉又硬又腥,餐桌上很少能看到。

后来到了东汉末年,可能是对官员霸权的痛恨,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,百姓们开始阉猪,意外发现阉过的猪肉更好吃,此后,猪肉才有了地位,可那会儿的阉猪技术还没普及。

汉朝的自然环境管理的很好,除了六畜,剩下的大型动物在中原地区一个都看不到,但野味还是很多的。就拿哺乳类的来说,有兔子、狼、鹿,天上飞的、水里游的基本都有。

胡麻、胡豆、胡桃、苜蓿

尽管张骞没带多少其他的东西,但水果蔬菜可是带了个够,一批接一批的从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。

因为那时候的西北民族叫做“胡人”,凡是带回来的食物也加了“胡”字。

就比如胡麻、胡豆、胡桃,其实就是芝麻、蚕豆与核桃,还带回来了很多苜蓿。

在引进的食材里,当属芝麻的影响力最大。人们吃面、熬汤拌凉菜都会滴上些香油,现在吃火锅也会在调制小料的时候加点香油,芝麻做成的芝麻酱更是受到喜欢。

蚕豆是继花生以后的新式下酒菜,核桃以其特殊的形状被大家公认为“补脑神器”,苜蓿一般都是用来饲养马的。

胡椒、胡蒜、胡荽以及瓜果

胡椒算得上丝绸之路传递过来的重量级产物,虽然不是由张骞亲手引进来的,可也是顺着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播过来的,之前还误以为是西域土特产。

刚开始的时候胡椒被人们小心翼翼的珍藏着,不敢大范围的应用起来。可胡椒独有的香气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,一些贵族人士的饮食中都添加了胡椒。

胡椒一时间被人们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,有了胡椒才有了之后的胡辣汤等菜品。

胡蒜,即大蒜。胡蒜在汉朝人的饮食历史上有不可抹去的地位,自传播到中原地区以后就立马接替了小蒜,直至今日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。

老话说“吃面不吃蒜,香味少一半”,不光在面食里、在整个饮食界都离不开蒜。

胡荽,就是现在的香菜。该农作物具有独特的味道,喜欢吃的人十分喜欢,不喜欢吃的人闻见都想吐,可以当调味品用,也能直接吃。

胡荽一传进来就遍及到了全国各地,成为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吃的“西域土特产”。

瓜果很简单,跟现在的也没有区别,就是葡萄、无花果、黄瓜等蔬菜瓜果,汉人的吃法跟我们现在一样,大多都是生吃,对中国菜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。

可黄瓜就不一样了,冷热炒拌都能吃,简直就是夏天的味道。

炼丹途中偶然发明出豆腐

以上就是关于西域食物的全部介绍,还有很多没来得及讲述,大家如果有兴趣,敬请留言呢。文章的结尾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压轴大咖——豆腐。

因为生吃豆子的口感较差,吃多了还会胀肚子,所以它在五谷里的地位不是很高。

自从石磨被发明出来以后,大豆就迎来了人生巅峰,被人们进一步加工成为了豆面、豆浆。

后来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在问高人寻求法子制作丹药时,原本是要灌溉丹苗,却惊喜的用盐放进了豆汁里变成了豆腐,吃到嘴里后很是美味。

从那以后,豆腐大火,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。

“豆腐之法,始于汉淮南王刘安。凡黑豆、黄豆及白豆、泥豆、碗豆、绿豆之类,皆可为之。造法:水漫皑碎,滤去滓,煎成,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、醋淀就釜收之。

又有人缸内,以石膏末收者。大抵得咸、苦、酸、辛之物,皆可收敛尔。其面上凝结者,揭取晾干,名豆腐皮,人馔甚佳也。味甘、咸、寒,有小毒。” --《谷部》

结语:

古时候,每一次的开拓疆土都能有新的收获,张骞的出使西域为人们带来了丝绸之路,不光给世界各国带去了华夏文明的果实,也引入了很多中国人没见过的新奇物种,给古人添加了生活的幸福感。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本站网管,谢谢。

合作